保护水源生态、推进电能替代、倡导绿色建造……国网上海电力助力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2023-08-15 10:51:11    来源:新民晚报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词,把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巨龙“舞”起来,上海重任在肩。

服务城市高质量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也是国网上海电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主要举措。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国网上海电力围绕保护水源生态、推进电能替代、倡导绿色建造等方向着重发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保护水源生态服务上海水源供应

位于江南水乡的上海,在长江、黄浦江、苏州河等水系的共同哺育之下,形成了今天的城市格局,获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上海从无到有,因水成陆;从小到大,因水而兴,水源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的许多电力设施也要傍水而建。“崇明输变电工程塔基所在区域是长江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滩涂,”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建设咨询公司项目经理陈显峰介绍道,“但崇明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将实现崇明岛电网的最高电压等级由220千伏提升至500千伏,实现江苏南通和上海崇明的电网连接,对推进崇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建设发展与水源生态保护实现平衡,该公司对保护区滩涂范围设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课题,严格执行环保水保要求,全力减少因施工对周边环境植被、水域等造成的影响。

在崇明区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国网上海电力在上海崇明横沙渔港的500千伏崇明输变电工程长江大跨越段开展长江口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共放生胭脂鱼7500余尾、中华绒螯蟹62000余只、双齿围沙蚕80万尾。

“在放流后我们还持续跟踪监测放流成效,对增殖放流的鱼苗样本进行生态跟踪,收集样本的生态分布活动数据,以进一步优化今年10月份的第二次放流方案。”陈显峰介绍,增殖放流也是对长江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发展也要保护,是国网上海电力始终坚持的方向。除了对生态环境的直接性保护举措,国网上海电力还时刻守护着上海水源地的用电安全。

上海长宁、徐汇、黄浦、虹口、杨浦、浦东新区6个行政区的全部地区,以及普陀、静安、闵行、青浦、崇明5个行政区的部分地区超1300万人口的供水均来自位于长兴岛西北方冲积沙洲青草沙之上。青草沙水库的落成解决了上海城市供水总量、饮用水水质和供应安全等3大难题,从根本上改变了上海城市原水的供应问题。

针对今年夏季气候特征,国网上海长兴供电公司提前做好了青草沙水库汛期应急用电需求准备,助力青草沙水库增强原水系统的供水保障能力,保障汛期原水安全供应。该公司主动建立供电服务保障联动机制,进行预警信息告知,24小时对接用户电气联系人,实时跟踪用户用电需求,确保用电服务信息及时传递、客户用电需求及时解决。与青草沙水库合力确保上海市的优质供水,目前青草沙水库内河原水储备量充足,用电一切正常。

转换新旧动能还一方碧水蓝天

“以前用的都是柴油发电机,乌烟瘴气的、噪音还大,用上岸电后这些困扰都没了,能耗成本也降低了,清洁又实惠!”6月30日,船主李先生的船舶停靠在上海大治河西枢纽,正用岸电设备进行充电。做船运接近20年,李先生的船以往都是用柴油发电机,如今他和船友们陆续用上了岸电,生活环境和成本都得到了有效改善。

这种改变,始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5月在大治河西枢纽安装的港口岸电设施投运。“岸电”顾名思义是指岸上电力,该系统可为靠港船舶的整体设备提供电能,以电代油,满足船上生产作业和船员的生活用电需求。全球范围内,如何降低港口船舶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排放是长久热点的议题。大治河西起黄浦江,东至长江入海口,其西枢纽的年吞吐量达2900万吨,在上海市“一环十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中处于关键地位,拥有的二线船闸也是上海首座千吨级船闸。在大治河西枢纽装配岸电系统对大气污染防治、改善长江水源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自2022年6月,国网上海电力便着手开展大治河西枢纽岸电系统建设。项目结合靠港船舶载量和实际需求,在停泊区沿岸线合理规划并建成岸电充电桩20套,总计容量达到了 1200千伏安,可同时满足80艘船同时用电。根据测算,该港口停泊船舶一年的用电量约为230.4万千瓦时,岸电系统投入运行后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541吨、减排碳氧化物1687吨、氮氧化物5.5吨、硫氧化物6.4吨和烟尘1.16吨。

以岸电替代传统燃油辅机发电的供能方式不仅有助于减碳环保,也为船舶和船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经对船方的走访调研,目前散装货船用柴油辅机发电平均成本为2.86元/千瓦时,按照预估岸电服务费1.64元/千瓦时左右的岸电价格,相比传统用油可节省约43%的船方用能费用,价格上的优势和充足的配套也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船方加入到“油改电”的行列中。

包括大治河西枢纽岸电系统在内,国网上海电力于2023年已累计完成99套岸电设施建设工作,累计装接容量超过2.1万千伏安,实现主干河道基本覆盖,引领上海电力市场清洁、安全、智能的新兴能源消费理念。同时,为更好服务岸电设施运行,国网上海电力还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开展专项巡检,重点对运行中的客货码头岸电设施、新投运岸电设施等重点设备开展巡检,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隐患缺陷,最大程度满足船户实际使用需要,为船舶安全绿色出行提供充足绿色动能。

绿色建造实现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8月14日,上海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鲁占荣来到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青浦110千伏毛家角变电站,检查透水路面雨水渗透情况。

毛家角变电站内部道路上铺设的透水路面砖增加了路面的雨水渗透量。透水路面砖可通过日照,蒸发砖下储存的水分,调整局部温度、湿度。道路旁的多功能智慧光伏路灯由光伏设备供电,还搭载了视频监控设备。

毛家角变电站于今年6月中旬投运,是国网上海电力建设的24个绿色变电站之一。国网上海电力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电网建设全过程,发布“全过程质量管控及绿色建造评价实施方案”,从绿色策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移交等四方面推进输变电工程绿色建造,发展经济的同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毛家角站建设之初,上海送变电就在设计和建造中采用了多项绿色发展新技术、新工艺。

该站建筑物整体采用装配式钢结构,试点应用了一体化金属屋面光伏系统,即用不锈钢金属屋面代替传统混凝土屋面,直接在金属屋面上一体化安装光伏发电系统。该套光伏系统在低辐照条件下的转换效率高于普通光伏系统,在早晚时段、多云天气时有明显优势。站内设备还首次采用六氟化硫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替代气体,减少六氟化硫使用量约70.0%。

为实现绿色、低碳、环保的目标,毛家角变电站采用了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方式施工。变电站建设时,临时办公场所安装了光伏屋面,以满足办公区照明用电需求。上海送变电公司与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开发的微波等离子体垃圾处理技术,让施工现场的不可回收垃圾和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

“我们还首次试点采用了围墙原位3D打印技术。”据国网上海青浦供电公司项目经理樊汝森介绍,与传统施工需搭建模板和脚手架相比,原位3D打印技术可替代湿作业,在节省人工、减少耗材的同时更加清洁安全。

新民晚报记者 罗水元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